中石化在上海几个分公司?

2024-05-17 16:34

1. 中石化在上海几个分公司?

中石化在上海有4个分公司。
   
 1.中石化上海石化有限公司:在金山,主要生产汽柴油、塑料、化纤及其它化工原料。
   
 2.中石化上海高桥石化有限公司:在高桥,主要生产汽柴油及润滑油等。
   
 3.中石化上海赛科石化有限公司:在上海化工区(漕泾),主要生产塑料及其它化工原料。
   
 4.中石化上海石油公司:主要经营加油站。

中石化在上海几个分公司?

2.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怎么样?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挺不错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院)是我国最早从事石油化工技术研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之一。1960年,为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上海市“闵行会议”决定组建上海市石油化学研究所(即上海院前身),承担起腈纶原料丙烯腈的催化技术研究任务。
1984年,上海市石油化学研究所成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直属科研单位,1990年正式更名为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院已成为科研力量雄厚、装备设施齐全的综合性研发机构和中国石化重要的石油化工科研开发基地,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分设科研创新、工程化研究两个基地,在上海石化地区设有金山分部。

人才培养:
建院60年以来,从上海院成长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培育了多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领军人才等,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名,ASTM国际标准组织分会主席1名。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简介

3.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怎么样?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挺不错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院)是我国最早从事石油化工技术研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之一。1960年,为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上海市“闵行会议”决定组建上海市石油化学研究所(即上海院前身),承担起腈纶原料丙烯腈的催化技术研究任务。
1984年,上海市石油化学研究所成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直属科研单位,1990年正式更名为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院已成为科研力量雄厚、装备设施齐全的综合性研发机构和中国石化重要的石油化工科研开发基地,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分设科研创新、工程化研究两个基地,在上海石化地区设有金山分部。

人才培养:
建院60年以来,从上海院成长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培育了多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领军人才等,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名,ASTM国际标准组织分会主席1名。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简介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怎么样?

4.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前景

上海石化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十二五”期间,上海石化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国石化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策略以及公司低成本与差异化兼顾、规模化和精细化并重的发展战略,侧重上游低成本、规模化,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充分发挥公司产品链较宽、产品多样化且靠近市场的优势,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到2015年,把上海石化建设成为拥有1600万吨/年原油综合加工能力、150万吨/年乙烯,结构合理、资产优化、业绩优良、队伍优秀、管理精细、运作规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企业,争站中国石化的排头。

5.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发展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中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成品油、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和合成纤维生产企业。  上海石化的前身是创建于1972年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1993年,经过国有企业股份制规范化改制,上海石化成为中国第一家股票同时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上海石化的总股本为72亿股,其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0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55.56%;社会法人股1.5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2.08%;境内人民币普通股7.2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10%;海外上市外资股23.3亿股(H股),占总股本的32.36%。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被巴菲特杂志、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评为2010年(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名第32位。同年12月,入选《巴菲特杂志》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排名第15位。上海石化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大规模集中建设,至2009年底,已具有一次加工原油1400万吨/年(综合加工原油1200万吨/年)、乙烯84.5万吨/年、有机化工原料322万吨/年、塑料树脂96万吨/年、合纤原料114万吨/年、合纤聚合物59万吨/年、合成纤维4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并拥有独立的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系统,及海运、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配套设施。上海石化的主要产品分为四个大类,其中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等;化工产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纯苯、甲苯、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丙烯腈、乙二醇、环氧乙烷、碳五、醋酸、醋酸乙烯等;树脂及塑料产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涤纶聚酯、聚乙烯醇等;合成纤维产品包括:腈纶短纤、腈纶毛条、涤纶短纤、涤纶长丝、涤纶工业长丝等。2009年上海石化加工原油875.78万吨,生产汽油80.60万吨、柴油280.26万吨、航空煤油67.90万吨,生产乙烯92.77万吨、丙烯48.76万吨,生产塑料树脂及共聚物108.98万吨,生产合纤单体90.27万吨、合纤聚合物59.97万吨、合成纤维24.13万吨,累计发电23.60亿度。目前,上海石化正按照中国石化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策略以及公司低成本与差异化兼顾、规模化和精细化并重的发展战略,侧重上游低成本、规模化,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充分发挥公司产品链较宽、产品多样化且靠近市场的优势,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上海石化一向重视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为振兴中国石化工业而不懈努力;一贯坚持规范化运作,致力于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一直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石化产品和良好服务为己任,多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嘉奖。2001、2002年连续两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为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2004年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国外经贸企业AAA信用等级单位,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2005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称号。在《财富》杂志 2008年度“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名中,上海石化名列第33位。2008年公司再次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用户满意企业。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发展

6. 中国石化怎么样?

中国石化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不过作为中国大企业,中国石化的待遇还是碾压很多小公司的。

中国石化收入很差,同样位置的收入水平是三桶油中最低的。当然,现在三桶油现在降薪都降的低的不成样子了,所以不要有什么期待,绝对比你想象的低。

中石化工资有岗位级别区分,不同岗位级别基本工资不同,不同部门奖金不同。有五险一金以及企业年金, 有交通补助、住房补助,可能有补充医疗保险。一般来说,本科 3500~5000 元,硕博士 4500~7000 元。

中石化这些年来也开始搞管理创新,比如扁平化管理、模块化管理,比如独立子公司与控股子公司、合资公司模式管理,比如专业化财务公司、人力资源公司管理;比如业务外委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的,应该是努力向国外公司先进经验学习。所以说未来的发展前途还是很好的。

7. 中国石化和上海石化是什么关系?

上海石化是中国石化的分公司
二: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制商,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商,石油炼制能力位居世界第三。现有分(子)公司30家,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北等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需求旺盛。
三:上海石化的前身是创建于1972年6月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1993年6月作为中国第一批股份制规范化改制试点企业之一,改制为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股票在上海、香港、纽约三地同时上市的国际上市公司。2000年10月更名为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和上海石化是什么关系?

8.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生活

上海工程公司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队伍,在1300多名员工中80%以上是从事工程设计和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其中,有国家级设计大师3名,高、中级职称人员700多人,各类执业资格人员300多人。并拥有一批国内外医药、石化、化工设计行业知名专家和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及管理人才。上海工程公司加大“三支队伍”(骨干层、中间层、基础层)建设力度,通过有效措施,加强巩固骨干层,激励中间层,基础层市场化、劳务化,使骨干人员基本稳定,人员流动正常合理。创办公司大学取得成功。经过努力,完成课程设置,制定培训方式、考核奖惩办法,编制教学大纲、通用教材、专业教材,工程英语与MBA课程部分模块已试运行。作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发动机之一,职业培训进入系统化、正规化新阶段。历年坚持引进技术人员,既弥补了自身人员需求,又吸收新的思路,对现有人员起到了激励作用;成功组织IPMP项目经理培训,17名通过IPMP认证,为项目输送了合格人才。“十一五”期间,上海工程公司将把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将依托重大科研开发和工程项目,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培养一批管理专家、科技专家及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对核心技术领域的高级专家实行特殊政策。改进、完善高层次人才的职称、奖励等制度,进一步形成培养选拔高级专家的制度体系,使大批优秀拔尖人才得以脱颖而出。